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各就各位,and you are welcome.

倘若你/妳有空,就攜友同往逛逛創意市集,
渴了疲憊了然后,點一杯手工咖啡來一顆手工麺包吧!
這是第一步,結伴著勇悄悄靠近,但愿力度有夠火候。
歡迎攜帶自己的杯子,
為環保盡一點點力以聚燎原之效(sedikit-dikit daji bukit)。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世界應該就這樣。


走靠二樓的窗邊看著慣常川流不息的道路,和隔著道路對面依舊往黃泥地挖掘的神手。視線拉近一些,還有幾個馬來婦女在路旁等德士,傍晚五點三十分,正好是齋戒月巫裔特赦的下班時段。
德士站旁有個新設的路邊包點攤,兩個婦女合力想把玻璃鐵蒸架從貨車上移到蒸爐上,但似乎不太順利。兩個路過的外勞盯著她們看,然後走遠。後面不遠處跟來了另兩個外勞,眼見他們逐步靠近,我心裡想著他們會不會主動幫忙,並暗自期待著默念幫忙、幫忙、幫忙……
他們走入帳篷內,越過放滿包子的凳子,眼看似乎會就這樣走了,卻有一人加緊了腳步踏前伸援手,另一個看了也加入其中。我站在床邊,呼一口氣,微笑著:世界應該就這樣。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原步

我們總是以容不下一顆沙的態度檢視別人,
卻以海的遼闊看待自己的過錯。
倘若這樣,別人都改了惡習往前踏步,
到頭來留在原地的,只有自己。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不再讓妳孤單


那個把《無間道》拍得呱噪其名的劉偉強,拍了這么一部迥然不同的片子,卻一樣叫好。
如果你在這之前看過《非誠勿擾II》,
或許你會說《不再讓妳孤單》裡舒淇的演繹只是換湯不換藥。
男女主角的相遇從莫名其妙開始,似乎在《我的野蠻女友》之后,許多電影都喜歡來這一套。
但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很催淚的電影。
如果想放縱自己無顧慮地任淚雨下,請到電影院走一趟。
配合電影的名字,結局必然完美。
我喜歡那首有點年紀了的不再孤單,和劉燁那類似陳昇的滄桑。



只剩余力,簡言最愛。


原本寫了長篇的觀后感,一個錯鍵,一切付諸流水。痛心之余,還得額外忍受外力加刀。還寫得出同樣的文,想必只有神。
劇情平淡得接近一條危在旦夕沒有曲折起伏的生命線。多元素卻沒有好好鋪敘開來的情節如同一張沒有張力的蜘蛛網。原屬可喜之物卻在滋長張羅的過程中,失去了要次而可惜了。但,郭富城(得意)與章子怡(琴琴)都在片中逃脫出既往的框架,將人物詮釋得甚為精辟。簡言之,仍值得一看。
熱血(愛滋)病患,倘若仍能如此不留余力地去相愛并廝守到最後,而普羅大眾世界,怎么就每一天都不停有人在離婚?是因為撇除未來的茫然和利益,日子回歸到比較單純的程式裡,才能找到心之所向?還是,余生所剩無幾才能安份?


加刀


當問題發生的時候,那個面對問題的人向身邊的人求救問怎么辦的時候,往往得到的回應都是“誰叫你不怎樣不怎樣不怎樣”,而不是能夠立即解決問題方案。
為什么總是要在人家已經被刺傷的心上,立即加補一刀而不是立即伸出援手?是怕血流的不夠快,尸體曝曬得不夠干而長蟲嗎?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入城只為我有自由,我們需要強大。

自生命誕入這個世界伊始,視覺還模糊不清的時候,耳朵已經開始傾聽,然后是口的觸感,無論歲數大小,都不會不愛吃東西。餓了就得吃,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接著是手的撫摸和腳踏地的觸覺。我們通過五官和皮膚所認知的世界,在孺幼的時候一件件納入腦海,我們用身體一切感官去認識和感受著世界,并通過頭腦的判斷分辨出善惡美醜。
世界至于小個體,如是形成一個圓球。那裡沒有慌亂因為沒有第二把聲音;那裡沒有控訴因為一切都只按自己的喜好歸類;那裡不需要掛出虛假的笑容去迎合另一個人;那裡有絕對的自由,可以做一切想要的事情。那裡看似平和安穩卻顯得寂寞。於是,人們開始群居形成社會,懂得分享,也彼此分擔。期望自己的聲音被認同,從中尋覓出自我的社會價值和存在感。這樣的自我慰籍,更給自己打一劑鎮定。
存在,無論是自我的部分,仰或往往匿藏在最深處的本我,都需要被感覺存在。人們開始想盡一切方式,引起他人的關注,結朋勾黨,只為讓自己的存在更踏實些。爾後人們開始貪婪,一切物質只要認為是好的,都設法納為己有。從而壯大了貪婪之心,即使是別人的東西,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一一佔為己有。他們需要許多象徵身份的虛名和彰顯身份的物質,以保有自己的地位和價值,他們壯大自己以把別人比下去。但,這一切舉動想必該解讀成內心空虛的飄渺轉移。
他們強行吸納外來之物如同超強馬力的吸塵機,並以青蛙不斷自我充氣的愚昧壯大自己的外在,鼓漲了自己的肚皮,更集眾怨於一身。直到那厭惡的民聲累積出了賽亞人的超強光波,他們顫抖著鼓漲的肚皮,以結巴嗆尾的嘴臉控訴著大家的反擊為犯法,以充腫的體態加冠王法以抵制那蠢蠢欲動的民聲光球。
他們以為人民的抗議只是虛張聲勢,但他們錯了;他們以為緊握在手的王法毋庸正視民眾群起的反抗,但他們錯了他們以為光波足以在一切強勢抵制之下緩緩削弱,但他們錯了!他們激怒了失去民權自由的心,促成一個沒有膚色沒政黨隔閡的團結。
被堵在城外的車輛,企圖入城或離城都緩慢著如同步行。黃昏舞出晚霞之際,自高處俯瞰,密密麻麻的車輛形成紅橙兩道環扣住城的長長旭光。入城要道不通駛,城被封了,繁華瞬間落幕。天色幽幽暗下,公車不再穿行,只剩下捷運轟隆轟隆還聯繫著內外兩境。但,抵擋不了群民已被激怒的心。


上萬與上千的差別在於人頭的多少,這叫逾萬一偶。

是誰在暴亂?處白茫茫乃政府屬下鎮壓部隊射出的催淚彈煙霧。

花絮:
決定參與的信心來自於只有一面之緣的網友說我看起來就是乖乖牌女生。不像會幹壞事的樣子想必比較容易通過重重測查入城吧,我想。我們捨棄黃衣,催眠自己看起來像遊客,緩緩前進。比想像中更簡單地入了城。參與的過程,激發許多人亢奮的情緒。水炮射來立即撤離,但各有秩序不慌亂。催淚彈散出煙霧,大家以手傳遞著鹽巴解除麻癢的臉和不受控的淚水。這是團結的溫情。
鎮壓部隊封鎖路口,我們只能往後退逃到酒店地底的停車場。安靜地在通往酒店大廳的樓梯口等候時機,倘若此時鎮壓隊嚴密搜查,我們亦只能結束這宛若那兒時兵抓賊的遊戲。也許我們該感謝他們一貫隨便了事的處事作風,得以讓我們逮到機會混入酒店。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邊站滿了人,圍觀著鎮壓隊如同發狂的猛獸般胡亂抓捕在逃的人。我們裝不了住客(無房可歸),也出不了門(鎮壓隊如獸),更不能如一起混起來的馬來婦一樣到頂樓去祈禱。我們若繼續呆立原地必被人轟走,於是,只好裝到餐廳享用茶點的食客(囧~)。外面一片混亂誰能(有閒情)在這個時候特意入城來用茶點的,用膝蓋想都知道不、可、能,但我們已經沒有別的角色可以選擇了,只好繼續裝。坐定之後放眼四周才發現,原來混進來用餐的同遊也有幾桌啊~啊哈!好吧,來大家午餐都沒吃,一起來用個茶點以告一段落吧。
(網絡上看了那麼多人的事後感想和記載,想必是我的比較搞笑吧!)


寫這的同時,在網絡上看到這麼一段:
@微杂志:常有人叫你退一步,退一步等困难过去了再说,于是你往后退,当你退到能看到全局的地步,除了去适应它,你已经来不及做任何改变了。所以别退,千万扛住,扛到最后,要么你强大了,要么困难就真的过去了。──沃伦《国王的人马》

退已無路,我們必須要扛住,革命尚未成功,我們還需努力。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一測即便明明白白


中學的化學課最振奮人心的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實驗,每每輪到做實驗的日子,大伙兒總是規規矩矩地準時列隊往實驗室走去。今日看到這組咖啡器具的心情,比當年等待做實驗更振奮萬分。除了不需要寫報告之外,還會有濃郁的咖啡可以慢慢品。
看她煮了兩次之後,輪到我。初次用虹吸壺,即興奮又緊張而且手忙腳亂地,呼~完成。同樣的花谷莊園巴西豆,不同的人煮,香氣與味道亦大不相同。她煮出濃香醇厚實在并且明顯的酸爾后苦韻,到我手里卻猶如濾杯輕清的單薄,入口的感覺跳過酸直接凸顯出苦。她說入口的前兩口沒喝出味道(也許因為溫度太高?),接著才有咖啡味。虹吸壺一測,功力即可見吶~嗯,還得多練練才行。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喔,即將三十。

為歌手瘋狂的年代,家裡老舊的收音機長時間開著,
電臺是最重要的資訊管道,尤其是本地創作歌手的消息。
那是一個從未會面的歌手比家人更重要的年代,
父親無法理解,卻在送我上學的時候和我談論那個未曾會面的(陌生)人,
訝異於他念得出那個名字的當兒他說:我有聽電臺,很跟得上潮流的。
我吃吃地笑,暗自感受暖流緩緩滑入心坎。
到校門口的時候他遞給我一張十元說:生日吃好一點。
我十七歲的叛逆在他不期然的溫柔下逐步收斂。
謝謝你,我嚴肅的父親。

電話接通的那年,清晨七點許,她還惺忪著眼。
她輕快地唱著生日歌,她深深感動著,安靜地聽,幸福地強忍著淚。
那是離家的第二年,她正值二十年華。
她不諧英語,仍一句一句地唱完給她的祝福。
她賦予她的第二十個生日,從滿心暖暖的感動起始一日的作息。
“沒有蛋糕,要禮物自己回來拿。只限今天,過了不受理。”
海洋這端的她像個小孩嚷嚷不休,掛著淚水咧嘴笑。
那是她第一次在電話裡唱頌祝福,深深的感激沒有說出口。
過了今天,那已是十年前的光景。
謝謝妳,我親愛的母親。

來到而立,無論如何都必須認真看待了吧!我想。

每每來到許愿吹蠟燭的時候,六月的尾巴總是宛如麒麟貓。
自頭頂撫摸滑過身軀到尾部,總是少了纏繞的手感,一滑即畢。
然后是炎燥少雨的夏天,等待展現它不容忽視的熱情,如同燜一砂鍋大雜燴。
我是夏季的孩子,卻還是無法暢懷地感受它無比的威力。

迎入第三十個夏季,請讓美好繼續存在,暑熱少一點。
我持感恩的心,繼續我(前途茫茫)的人生。
接下來的人生觀應該是:今日總比往後年輕。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惋惜

《錯愛》靜悄悄地被錯過,
沒有人提起,
進場的他們多好,
場外的我,一個人惋惜。

重復


做許多事情都需要經過一個不斷重復的程序才能走到完美。
在拉花這件事上,需要努力的空間浩瀚地大。
我不斷重復,并積極爭取機會。
然后發現,煮咖啡的過程是種享受,看著別人說好喝會感覺滿足。
于是我想,學會拉花(即使不完美)必然會彌漫著發自內心的快樂。

【單品】坦桑尼亞

屬于Arabica的坦桑尼亞(Tanzania)來自非洲的小莊園Songwa Estate。體積嬌小,水洗處理,中淺培。
喝這豆子的時候,腦袋裡還回味著Nekisse耶加雪飛那獨特的aftertest,于是不由自主地相比較。總覺得它徘徊在喉間的煙熏味太短暫。是點燃了吐出煙草的憶念,還是那一年大家頹靡著生活不愁現實的日子?
入口的酸帶一點甜,煙熏味繚繞的喉間緩緩釋放出回甘的滋味。
回甘,回憶中的甘甜,源自於阿拉比卡獨有的44對染色體。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突然蹦出來的



腦袋突然蹦出這樣的東西,就畫了下來。
感覺像釋迦摩尼頭上的顆粒。

滷肉蛋

當兩個人的生活被困在城裡,所有都市的娛樂都漸漸顯得乏味的時候,窩在家裡看書喝咖啡,盡是舒服。
太陽賣力地釋放熱情,抬眼即刺眼的光,連出門用餐也覺得慵懶無比的時候,下下廚反而是不錯的選擇。
滷一鍋肥死人不償命的肉蛋,加一塊冰糖,色澤隨即亮眼。搭配一碟青炒苦瓜,解決了兩餐。
過往我們家最家常的菜總是滷出來的,比如滷豬腳、滷豆腐、滷竹筍等等。阿嬤年輕時候的生活貧苦且忙碌,餐桌上若有一羹滷汁一碗飯,足矣。滷物醬汁非常下飯,而且可以久存。滷一鍋,就足夠大家吃上兩天。
滷汁除了下飯,也可以變出家常又簡便的乾撈麵,加汆幾顆花椰菜,就已經是一頓豐盛。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單品】隱藏在深處的煙熏味



從Latte到單品的這一路上,最先接觸的豆子是印尼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它們自隔鄰的國度被運到北方的島國與我相遇。對它獨有的濃郁氣味、入口甘苦的和遺留在口腔內的淡淡煙熏的氣味甚是鍾愛。尤其它經過深烘培,即使放涼了仍不會酸澀的口感。不酸,這是其他豆子都無法做到的,是曼特寧獨有的武器。

同事帶來了伊索比亞日曬耶加雪飛豆。這豆子來自小Nekisse莊園,體積嬌小滾圓,幾乎沒看見缺豆,可見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因為是日曬處理,所以也沒有多數耶加雪飛經過水洗,在豆子兩瓣之間留下白色的銀皮。印像中在島國喝的耶加雪飛(水洗豆)都入口即酸到牙根,所以對這豆子不甚期許。然而,卻出乎意料地一喝即愛上。

未煮前,豆子的香氣微帶果香成熟的甜;磨粉後,則釋放出幽幽淡淡的花果香;煮好後的香氣,清幽不霸氣(不是炫耀的本質)如莓類水果酒。

趁熱入口的第一個感覺是溫柔的酸。如混合了大量的開水的檸檬一樣,酸而不彰顯,隨即淡淡甘甜。酸味緩緩滑下喉間,漸漸暈開輕輕的甘苦味。這種甘苦,並不是曼特寧的剛強,而是溫柔的。(到目前為止我所接觸的豆子不多,雖然知道耶加雪飛與曼特寧屬不同品種的豆子,但總是會不經意就比較起來。)

第二口隨即第三,溫熱之下的咖啡則多了一層煙後熏喉的氣味,如同剛抽過煙一樣,從口中嗆入鼻腔。緩緩感覺口腔裡的變化,略帶甘甜的口水如細泉漸漸釋出。喝一口開水,更是明顯。這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想然,我是從這裡開始愛上它。稍稍放涼之後,入口的酸味變得比較強烈,但仍在可以接受的酸度上,不會產生抗拒。這樣溫涼的溫度下,除了酸,還釋放出一種特別的淡淡莓果香,喉間的煙熏氣味仍舊不減。完全冷卻的最後幾口,一入喉立即拼除了微微如有氣飲料般的氣體,衝入喉中,醒了昏昏欲睡的腦袋。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午後,偷個閒。

Flat white and Latte@Artisan Roast KL

最近幾個週末的來臨總是跳脫慣常的作息,
比如故意夜深了也不睡,比如刻意去看半夜場。
讓身體在該睡覺的時候還醒著,即使是疲憊的也仍不願睡。
以這樣的方式迎接週末,彷彿努力在扮演漸漸遠去的年輕角色。
於是乎,有了午覺。
這個週末午覺醒來已經四點,還是依計劃去喝咖啡。
這家artisan和RAW同屬一個集團,
同樣非常有誠意地不計成本煮好一杯咖啡。
市面上想必沒有太多咖啡館能這麼做吧。
無論是latte或Flat white都非常濃郁順滑,
那股與一般咖啡店迥異的香氣味道和口感,屬於曼特寧獨有。
用曼特寧煮加奶的咖啡,也許對嗜好單品咖啡者而言,是一種浪費吧!
翻閱雜誌的手漸漸停止,腦袋只渴望放空,
坐在藤椅上,輕輕閉上眼,就是一陣舒坦。
樹蔭下的咖啡館,只有風扇在賣力與溫熱抗衡。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印度廟

拍歪了的印度廟
確切的日期已經忘了,只記得,是太陽沒有普照炎熱的週末上午。
這廟隱藏在鬧市中,不抬頭看,甚難察覺她的存在。

底片:fuji sensia iso200

輕盈了身軀,沉重了心——還是要解脫。



電影上映紅道大馬的時候,大家都說好看,我卻總是不感興趣。
電影主題曲紛紛被編入手機,無論在辦公室、捷運上或廣場書局,大家都在用同一個電話鈴聲。
看著大家為之風靡,我仍沒興趣。
也許因為是韓片吧,那個根深蒂固在腦海中哭哭鬧鬧要死不活的畫面和老掉牙的劇情橋段,總是讓我對韓片感冒。
昨日因為工作過於悠閒,下午三點點播了片子,呼,有別於過往啊!卻仍覺得女主角在整容之後的淚水著實太多了些。
懷著秘密過夢想的生活,輕盈了身軀卻換來心的沉重,憋到最後仍難以面對是一種必然。
鼓起勇氣剖白之後得到的不是墜落,而是更不可預期的夢想展翅的空間。
這部夢想成真的片子,正好看對了時(自己的心之所向),起了一股激勵作用。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理好,就是一片藍天。

思緒不好好整理,握在手心的筆,始終無法流暢地寫出些什麼。
今天提起神,專心理好心底累計了幾年亂章如麻的心緒,如同編織一大片草蓆一樣,理出紋案。

1.根深蒂固的落腳處。
打自訂下機票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日子過的都是在心裡倒數重返故土的日子。也許從來都是充滿矛盾的人生,離開的時候迫不及待,卻在句點上等待歸去。大學畢業也算是完成人生一大事,能高興起來的神經線僅寥寥無幾,只是等待歸期。過於沉溺於等待而忘卻了該要好好道別。這些日子每天都會走過的路段,宿舍後街的早餐店,逢假日即休息的大學書城,水源街上十元三個的阿伯煎餃,週末和學弟妹泡通宵的保齡球場,最愛一個人慢慢走過的宮燈路,春秋的涼風悶熱的夏日和寒冬,我一個人漫步,一個人感受。
他們說我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如師太。殊不知,我只是無法將心全神貫注於這一切美好。
我喜歡這個島國,一切。但那個南邊的國度有我至親的家人和成長歲月中留下的無數記憶。即便多麼不愛那國土上的沒有禮數的政治交通和治安,我卻仍舊無法不回頭轉身。關於島國,是因為沒有好好道別以至今日仍舊掛念,仰或曾經待過而無法忘懷也都罷,那牽掛如同悄悄蔓延的大樹根,固執地纏繞。

2.日復一日。
五年前的初夏,超人回歸地球,我毅然決定與他共同回到南國。首映場啊,那喚醒我兒時記憶的人物在大熒幕上看,果然別與往常。亢奮澎湃之後旋即變身加入社會。儘管並非是自己稱心滿意的職務,卻也一日一日的說服與挑戰自己四年。重複地與時間賽跑,挑戰自己的速度極限和忍耐的能力,卻發現自己空白了這些年。讓麻木充塞的是我自己,所以也只能夠向自己乞討救贖。空白溜走的歲月,換來了經驗。解讀與溝通的技巧、從零掌握的工作技巧、對事物忍耐的能力、在急促情況下不慌不亂的能耐,這些經驗換走我的四年。真的白過了嗎?也許並不。麻木了內心吶喊至沙啞的自己,至少還學會了些看起來一文不值的經驗。同時,釋放了(以為)被訓馳了的煩躁。
以忍耐到最後的決心,日復一日上班。屆滿四年,遞交上理由為“再也無心於此”的辭職信和一些難以落實的藉口。為何無心?當抱怨覆蓋一切的時候,唯有離開才能說服自己。我仍舊日復一日地上班。只是日子比較清閒,也沒有各種負面情緒需要消化,更沒有任何成就可言。但,至少為自己換取了可以透氣的空間。

3.平靜之下,無容逃脫。
想必大家都嚮往安穩無憂。而其實平靜之中最可怕的是自己內心跳出來的細微聲音。不斷地勾起那早已被風塵的思緒。那,初心。在心被空出來的空間,自內心釋放的細微之音,捷運轟隆而過可暫且掩蓋,隨著遠去的雜聲漸漸清晰,容不得忽略!
不去在意反而更顯得強烈,這般的頑強源自於我的內心,正確無誤地反映出自己的個性。無數回合的交戰之後,唯有下一個決心:給自己一條新的路。放棄目前所熟悉的作業與生活,來一個對自己的正視。只要還能深呼吸,萬難必自行排解。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一杯意猶未盡



及時拉住了五月的尾巴,
趕在店家打烊以前,
週末悠閒的炎熱午後,
晃到雙子塔附近喝一杯拿鐵,
算是給自己的犒賞吧!
用心配搭出來的豆子,
細心手打的細滑奶泡,
這稱得上是城中最好。

你慷慨的經營手法,
換取客人稱心滿意,我喜歡。
我再來時,但願你一樣好。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鎮上的歲月。

四月尾去了一趟峇株巴辖,
早晨,純樸的人們在市集中穿梭,採集日常所需。
微小的生命倔強地生存在老舊的巷弄裡,斑駁著無人在乎的點點綠意。
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生計忙碌勞作;
人們繫帶菜籃,在攤檔前討價,務求以廉價購得食材;
人們拐著歲月賜予的緩慢,坐在咖啡室,慣常地要一杯拉茶,與三五友好慢品一個上午。
他們不是文人,沒有詩意,卻仍展現美。


















































樂魔@Fujifilm400+紅片·早晨天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