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重逢 VS 漠視

重逢

那時我遺忘了的一顆悲傷
今夜沒有昨夜的美
你在蠶蔟之間徘徊以
爲蝴蝶已經形成了永恒的彩麗
我在這裡煉修白骨觀
丟卻下所有蠶蔟與蝴蝶牽連的段段絲
蜘蛛拉扯開朦朧相間
設下陷阱 靜待
“我就覺得很像很像”
你的聲音不斷迴旋在我紛雜思緒中
臉上你的表情如斯激動
爲我們這不期而遇鋪滿笑意
和那你努力隱藏的泛泛淚光
我才知道久別 異地 重逢
除了感動 還有一抹驚訝的狂喜

那時我遺忘了一顆悲傷
晝與夜交替的存在
我們在無數個爭執妥協中走來
加插一些難過一些欣喜
重逢在那口門
總是告訴自己要微笑看你
“做什麽?”
你總是開始的第一句話 在再看到我的時候
“沒有啊!”
我給你的第一個回應
雜亂
我們沒有激動沒有狂喜和淚光
這樣的相遇不是不期
等待 讓感覺死去
我們就只是正好這麽同道

那時我遺忘了一顆悲傷
氣溫僅有十二度 風起氣色白灰淡暗
走在這冷的路
風透不過我軀體 只能周圍而過
冷寒在這裡 提醒我是冬天
來去哪裏隨我高興何如何如
下午四點 街燈已經打出昏黃
我自溫室出走室外 寒風未曾間斷過
直至我又到了樓裏隔間
扯下脖子纏繞的圍巾 踏步往内
那刺骨的寒冷未就這麽退去
我一路思索 愕然驚覺我幾乎遺忘了
一年等於三百六十五


(2:58pm持續顫抖•冷風不假•傳來canon in D鋼琴六分〇四版14122005)


漠視

然後我忘了憂傷的理由。
你離去的時候,我們是快樂的
淩晨的永和豆漿店 純濃的米漿香
失眠空地階梯暢談迎接維藍和日出
保齡球場滾動的球 燃燒的煙 溫熱的咖啡
醉倒在冬風刺骨的魚池邊
那日子再也不會有


然後我忘了憂傷的理由。
告別你的時候像
是告別桌前那相伴許久了的舊合照
那麽難以割捨 卻還是
被插入廢紙堆裏 假裝它不曾存在一樣
日子不會再從來 任誰都懂這天生使然的規律

然後我忘了憂傷的理由。
淹沒入這荒涼的城
和著冷漠的步伐 隨波逐流
“你怎麽活得那麽不在乎?比過往更冷?”
再見時, 她怎麽說

仿佛像忘了憂傷的理由
一樣
我忘了去在乎
然後,我忘了所謂理由。


(12:19am 12052007)




注:〈重逢〉和〈漠視〉撰寫的時間隔了兩年。寫了〈重逢〉之後,再也不曾重看。近日發現兩篇東西竟有相似之處,有點驚訝這樣的自我抄襲(?)仰或是一再重逢的悲傷/憂傷並不曾消失所促成,欲漠視又不能。或許是兩個撰寫時候的城市(前者撰寫于臺北·淡水;後者寫于吉隆坡·靈市)都共同隱藏着這樣的情愫?更或是我,潛逃跨了一個海,仍舊沒有走出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