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命名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説。而這同樣講述一個小混混與純情少女的糾葛,不過城市背景挪移到香港。王耀曾是個無情的皮條客和敲詐犯,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侍應麗川。王耀原以爲,麗川就像其他女孩一樣,可以任由他擺佈,但麗川的倔強遠遠超乎他的想象。在互相折磨中,兩人漸漸迷失了自我。他失去了自由,而她失去了生命。
當王耀意識到麗川並不如其他女孩一樣可以受他控制的時候,他想必害怕自己會真的愛上她而一再折磨她,以證明自己當初的估計無誤。然而當麗川再次出現在他生活範圍的時候,他失控地廝吼:“妳爲什麽要回來?”吼出他一直以來壓抑的情感、吼出他畏懼愛上她的情愫。
在追尋愛情的路上,麗川不計一切代價甚至賠上性命,只為證明自己愛的他,也同樣愛著自己。然而卻換來“直到我死了,才告訴妳”的痛苦磨難。兩個彼此相愛的人,這方不願首肯,哪方再怎麽努力也只是徒然。最後換來的是彼此支離破碎的心扉。
歲月逐漸在晝夜更替裏增長,許多事情已經不是百科全書可以完美解答。許多不是伸手可及的事物,總是無來由地被渴望著。當越是被阻擋就會越想得到,這是人類叛逆本質的所向。飛蛾撲火是自古以來對於叛逆本質較顯性,或倔強鉄齒固執到不行人的而言,都是非經歷不可的(?)。
我們曾輕狂地塗鴉一面墻變成一幅畫。之後我們畢業,留下它守候我們曾釋放的放肆。所謂五年之約也都過了那麽久來到2009,風穴傳來的不只是沙沙聲響,還有我們未曾預想的謠言:
謠傳了幾屆,從最初大家認定是美術系學生的作爲,演變成美術系學生因爲壓力太大的發洩成品,再進化成該學生畫畢此圖之後即自殺了結生命。更有說該畫怨氣太重,觀畫之時,會出現許多眼神淩厲、或大或小的眼睛。所以一個人去看的話,會冷汗直流……妹妹的學長,領著一群新生往後樓梯爬,一邊解説畫背後噓聲的秘密。那是當年他還是新生的時候,學長告訴他的故事。我循著梯級慢慢跨步,腦海湧入那些輕狂的泛黃頁。細看畫裏畫裏,有人以鉛筆輕輕留言說:畫得不錯,繼續努力。
敬,煙草會!
心情亂七八糟的時候,比較適宜躲起來誰也不見免得影響/得罪別人。
面子書上有這麽一個遊戲:你的生前係咩職業。我玩了,結果是公公。
在宦官的解釋裏,有這個一句:「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 察之不近人情。」
若此遊戲戲言之真佔據事實的全部,
按此句推敲,多少明白自己爲何總免不了冷漠、時而陰晴不定、又偏好孤僻。
嗯,也算是多瞭解了自己一些。
當人們無從解釋的時候就會套用“天生的”,
可我想宇宙萬物皆有其根源,性格亦然。